打开APP

PLoS ONE:先蒿属系统演化研究获新进展

马先蒿属(Pedicularis)全球有600多种,是列当科中最大的属,其中有2/3以上的种类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横断山区,该地区是其物种多样化中心和特有中心之一。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区特有的斗叶组(Sect. Cyathophora)仅有7个种(其中1个种存疑),却拥有马先蒿属全部四种基本花冠类型,它是研究马先蒿属花冠演化和物种形成的模式类群。

2013-09-27

PLoS ONE:肌萎缩侧硬化症患者蛋白错误折叠的新机制

2013年5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蛋白质在人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神经蛋白,其在维持适当的脑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脑部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被称为“缠绕疾病”,因为上述疾病的特点是错误折叠的蛋白缠绕、聚集在大脑中。 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一个不寻常的氨基酸--BMAA能插入到神经蛋白中,使神经蛋白发生错误折叠和聚合。

2013-09-26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照出”高粱新品种

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主持的甜高粱循环经济产业示范项目,日前成功利用重离子辐照育种技术选育出早熟、高糖、抗病的甜高粱新品种。

2013-12-09

Nature:最早的基因组序列被确定

一个低覆盖率的基因组序列草图已从在加拿大育空地区一处永久冻土地点挖掘出的一件马骨获得,时间在距今大约560,000 至780,000年前。这是迄今所确定的最早的基因组序列。研究人员将这些数据与一匹“晚更新世”马的基因组序列草图、五个现代家马品种的基因组序列草图、一匹Przewalski马和一头驴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进行了对比。

2013-07-06

Nat Genet:发现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硬化疾病易感基因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汪凯教授科研团队联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德国鲁道夫大学医学中心等国内外多家单位,首次发现中国汉族人群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ALS)的易感基因。研究成果于4月28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迄今为止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05-07

Cell Rep:发现治疗肌萎缩性脊髓侧硬化症的新靶点

2012年9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是一种对大脑神经元和脊髓(控制随意肌移动)极具破坏性的进行性疾病。近日,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可以明显减缓由于该疾病引发的躯体功能衰退的靶点,相关的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

2012-11-18

Nat & Nat Med:鉴别出影响肌萎缩性脊髓侧硬化症患者存活的关键基因

2012年8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UMMS)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可以影响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俗称为路格里克氏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8月26日的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edicine上,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受体EphA4活性的缺失如何延长ALS患者的寿命...

2012-08-27

Clin Cancer Res:拉非尼抗肝癌血管生成机制

2012年8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肝癌中,肝细胞是过表达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HIF-1α导致血管生成和肝癌患者预后较差。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证明能显著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然而,索拉非尼的抗血管生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