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Rep:深入揭示纵向胶质母细胞瘤的微环境或能揭示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重编程致癌特性

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首次在正常免疫系统的动物模型机体中开发出了胶质母细胞瘤癌变肿瘤,旨在更好地模拟人类机体中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机体中存在一类特殊的免疫细胞,尽管其主要的功能是攻击和杀灭癌细胞,但实际上其能充当“双重制剂”(double agents)的角色,并增加和强化肿瘤的侵袭性和威胁。

2021-10-08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2021-10-16

人类的大脑结构和特性为何第一无二?

来自耶鲁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发育中的人类大脑的基因表达和结构的关键变化,这或许就使得人类大脑在所有动物物种中是独一无二的。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理解人类常见的发育疾病和大脑疾病发生的机制。

2021-09-30

癌细胞产生的IDO酶抑制抗癌免疫反应与癌症色氨酸代谢无关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许多癌症会产生一种叫做IDO(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吲哚胺-2,3-加双氧酶1)的酶,它能抑制免疫系统的活动,但长期以来对这种机制如何运作的假设需要修正。

2021-10-12

Nat Commun:特殊的细胞表面粘附蛋白或能帮助肿瘤细胞形成具有转移特性的细胞簇

来自美国西北大学Feinberg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循环肿瘤细胞或能利用粘附蛋白ICAM1来促进循环肿瘤簇的形成,从而从机体原发性肿瘤位点转移到其它器官中。

2021-09-29

吃进肚子里的西兰花,是如何转化为抗癌分子的?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经常吃西兰花、卷心菜、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癌症,这可能是因为该科蔬菜多含吲哚-3-甲醇(I3C)。但I3C很不稳定,会在体内快速转化为多种代谢物。因此,急需探明I3C是如何在体内转化为抗癌分子的。近日,南京大学谭仁祥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发表研究论文,他们提出、

2021-10-01

Science子刊:揭示紫杉醇抗癌新机制!染色体不稳定性的乳腺癌对紫杉醇敏感

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患者样本的分析,发现了乳腺癌的一个关键特征使乳腺癌对紫杉醇治疗变得敏感或抗性,而且这可能被用来帮助识别哪些患者最有可能取得治疗成功。

2021-10-09

科学家发现一种关键酶,有望开辟抗癌新疗法

  细胞衰老是指一种稳定的细胞生长阻滞状态,并伴有形态、生化及表观遗传的改变,肿瘤组织恶变前常可检测到衰老细胞的存在。长期以来,许多科学家认为细胞衰老对抑制潜在癌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也有研究认为,除了抑制肿瘤发生,细胞衰老也可能会促进肿瘤的演进,细胞衰老其实发挥了双刃剑作用。因此,深入了解衰老与肿瘤的关系,利用细胞衰老机制对肿瘤的

2021-09-30

Nat Mach Intell: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或能预测人类机体的抗癌免疫力

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其或能识别出被机体免疫系统所识别的癌细胞表面的肽类,即新抗原。

2021-09-29

Science子刊:揭示高盐饮食协助肠道菌群对抗癌症机制

一项新的研究指出在小鼠中,高盐的饮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只有当肠道微生物刺激免疫细胞时,才会抑制肿瘤。这些发现提出了关于饮食和肠道微生物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的诱人问题,并可能提出了开发新疗法的新途径。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