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无声的密战,与染色体有关
对于生物体来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一般是恒定的,以人类为例,细胞内便含有 23 对染色体。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在分裂前,首先会复制染色体,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然而,细胞偶尔也会抽风,在分裂时,因为发生了某些错误,导致染色体未能正确分配,结果便是染色体数增多或者减少,这就是所谓的非整倍性。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癌细胞,因为它们大多都是非整倍体。人类有 23 对染色体。图片来源于网络近
“基因魔剪”专利之争:中国专利没授予张锋,给了他的对手
“基因魔剪”CRISPR/Cas9 技术的专利之争又有了新进展。尽管今年年初在美国本土失利,但后续,欧洲专利局和英国专利局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将获得有广泛使用范畴的 CRISPR/Cas9 技术专利。如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又将赢得来自中国的一分。美国时间和瑞士时间当地 6 月 19 日,Intellia Therapeutics 和 CRISPR Therapeutics 两家公司相继发布
默克首个CRISPR专利获澳大利亚专利局批准
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公司默克(Merck)今天宣布,澳大利亚专利局(Australian Patent Office)将专利权授予该公司,而这一专利涉及在面向真核细胞的基因组整合方法中采用CRISPR(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默克首个CRISPR专利获得澳大利亚专利局批准。该专利涉及染色体整合,或切割真核细胞染色体序列并采用CRISPR将外部或捐赠者DNA序列植入真核细胞。该专利是基因组编辑领导
CRISPR专利争夺者再放大招!Nature、Cell两篇文章发现10种用于疾病诊断的CRISPR酶
电脑绘制出的RNA分子。图片摘自:Richard Feldmann/Wikipedia 2017年5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描述了10种新型的CRISPR酶,这些酶一旦被激活其行为就像“吃豆人”一样能够“嚼碎”RNA,因此这些酶类或许能作为诊断传染性病毒的敏感检测器。这种新型的酶类是CRISPR蛋白—Cas13a的突变体,去年9月,来
GSK 及诺华获得蓝鸟生物专利 开发基因疗法和 CAR- T 细胞疗法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蓝鸟生物(Bluebird Bio)近日宣布分别与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和瑞士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就其专有的慢病毒载体平台达成了全球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葛兰素史克将获得蓝鸟生物慢病
端粒延长技术近日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端粒(英文名:Telomeres)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端粒的逐渐失活与年龄增长以及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基因变异小鼠引发“僵尸”专利战
像一只不断向前踢的"僵尸"一样,围绕阿尔茨海默氏症研究的变异小鼠的法律战争又一次发生了,此次法律事件距离上一轮相关法律诉讼刚过去4年。在最新的案件中,美国坦帕市南佛罗里达大学(USF)起诉美国国
1903年8月11日:美国首个速溶咖啡专利诞生
1903年8月11日,一位居住在芝加哥的日本化学家获得了首个美国速溶咖啡专利。 用水进行溶解的速溶咖啡首次于1771年在英国出现,但是由于该咖啡保质期较短,很容易变质。所以这种咖啡存在时间较短,很快被淘汰。1853年,一名美国人曾尝试过一种粉末咖啡,但同样因为保质期较短被淘汰。
日本山中伸弥教授开发iPS技术首获美国专利
日本京都大学8月11日宣布,该校教授山中伸弥开发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技术在美国获得专利,有效期20年。这是日本相关技术在美国获得的首个专利。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是动物体细胞经过诱导因子处理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它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功能,可以发育成组织和器官,同时规避了胚胎干细胞研究面临的伦理和法律障碍,在医疗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专利大战有望再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在欧洲获得CRISPR/Cas9专利权
图片来自Bryan Satalino。2017年3月26日/生物谷BIOON/---2012年,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DNA编辑技术横空出世。从那时开始,CRISPR/Cas9被用于很多生物系统中进行基因组编辑,在各大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可算是赚足了眼球。随着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逐渐进化,并趋于成熟,从学术界的共享走向专利申请以及商业化的道路也逐渐清晰起来。然而科